-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柳公权(841年,六十四岁时)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单字 《玄秘塔碑》整碑拓片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共计1302字,通高386厘米、宽120厘米。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铉撰文,柳公权(843年,六十六岁时)书。碑文记录了回纥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因原碑藏于禁宫,故捶拓较少,且原石早已毁灭,世仅存北宋所拓孤本。据宋金石学家赵明诚《金石录》载:原拓本分装成上下两册,惜下册已佚。1965年,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以重金购归,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神策军碑》单字 -
《魏公先庙碑》唐崔玙撰 ,柳公权书(852年,七十五岁),正书三十六行,行六十字,原在西安。是柳公权75岁作品,可谓人书俱老,复归平淡,似不经意,实意像 皆备,与《玄秘塔》、《神策军》的中宫紧凑、四周开张的结字有明显的区别,用笔轻灵,稳中寓奇,其钩法、捺法、笔画的粗细已不采取强烈的夸张对比,完全以意为之,此柳公权书法臻入化境之佐证。拓本甚稀,据考证,初拓本仅五石。此碑近世虽昙花一现,偶然出土又黯然销匿,但对于丰富柳体书法内涵却意义非常重大。
《魏公先庙碑》单字 《魏公先庙碑》整碑拓片 -
《金刚经》是柳体的代表作之一,全文5162字,是柳公权(824年,四十七岁时)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20世纪初流失到法国,成为法国国立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柳公权的《金刚经》,险中求稳,笔法劲练,点画如截铁,圭角分明,在艺术价值上,丝毫不输于《玄秘塔碑》,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唯一传世的唐拓孤本,绝非宋拓本、翻刻本所能比!
《金刚经》单字 -
《苻璘碑》又称《苻公神道碑》、《越州都督刑部尚书苻公神道碑》简称(也称)由李宗闵撰文,柳公权于唐开成3年(838年,六十一岁时)书并篆额,邵建和镌字。共计三十一行,行六十二字,单字不超过3厘米,存世拓片尺寸约为:110*240cm。此碑为柳公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原碑石在富平县,上世纪60年代被毁。此碑与《冯宿碑》字虽较小于《玄秘塔碑》,但同样魄力雄浑,字法深厚,结构缜密,神理骏发。
《苻璘碑》单字 《苻璘碑》整碑拓片 -
《冯宿碑》(837年,六十岁时)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军》便相继问世,成为千年楷书的典则。《庚子消夏记》引杨用修语云:“诚悬《冯尚书碑》亚于(虞世南)《庙堂碑》。”《石墨镌华》云:“此碑柳书结字小差胜《玄秘塔碑》,尚不堪与薛稷雁行。杨用修云亚于《庙堂碑》,过矣。”
《冯宿碑》整碑拓片 -
《李晟碑》(829年,五十二岁时)碑在陕西高陵县,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裴度撰,柳公权正书,并篆额。此碑明代已多漫漶,近拓石花满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云:“字虽剥落,然一看挺拔不群之概,尚可扪而得之也。”与《金刚经》相比,加强了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点画爽利森挺、挺拔不群之概。但是有些地方结字显得拘谨,局促。
《李晟碑》整碑拓片 -
《荥阳夫人碑》柳公权(824年,四十七岁时)早期的小楷书法作品。(待考证)
《荥阳夫人碑》整碑拓片 -
《九疑山赋》柳体小楷精品,真伪一直都有争议。此赋无论是用笔方法、点画结构,还是书法风格都很严谨、精到,为柳体小楷学习范本。(待考证)
《九疑山赋》单字 -
《回元观钟楼铭并序》(836年,五十九岁时)石横置,四十一行,行二十字,邵建和镌刻。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此碑风神烁烁,一笔不苟,其用笔重骨力,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劲利清健。其结构往往错位中求变化,比如左右结构的字“蹲”、“钟”、“楼”等将左边偏旁往上挪,形成左短右长的结字法,在不平衡中求韵趣。柳书向又一纵深渐进。
-
《高元裕碑》(853年,七十六岁时)柳公权书,萧邺撰文,在河南洛阳,碑高一丈一尺余,广四尺,楷书三十三行,行七十九字。额篆书“大唐故吏部尚书赠尚书右仆射渤海高公神道碑”,四行,二十字。康有为曰:“《高元裕碑》有龙跳虎卧之气。”(《广艺舟双揖》)清杨垃圾守敬《学书迩言》云:“《高元裕》一碑,尤为完美,自斯厥后,虽有作者,不能自辟门户矣。”“龙跳虎卧”是喻其书法之雄强有力。后者称其完美,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界。